拼音 | sòng zǐ tiān wáng tú | 注音 | ㄙㄨㄙˋ ㄗˇ ㄊㄧㄢ ㄨㄤˊ ㄊㄨˊ |
首字母 | sztwt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送子天王、送子觀音、送子佛、嬰兒觀音、嬰兒佛、嬰兒天王、嬰兒聖母、嬰兒菩薩、嬰兒神、嬰兒神仙、保佑嬰兒的神、護送嬰兒的神、求子聖人、求子神仙、求子保佑神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中國畫。唐代吳道子作。今存此畫一般定為宋摹本。紙本長卷。墨筆。據佛經《太子瑞應本起經》作,畫面是佛祖釋迦牟尼降生為淨飯王太子的情景。構圖可分前後兩段,前段繪天王送子,後段繪淨飯王迎來王子。線條遒勁,以形寫神。 |
《送子天王圖》(又名《天王送子圖》、《釋迦降生圖》)是唐代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創作紙本墨筆畫,一說宋人摹本。該作現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全圖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段描繪一位王者氣度的天神端坐中間,兩旁是手執筋板的文臣、捧著硯臺的仙女,以及仗劍圍蛇的武將力士面對一條由二神降伏的巨龍。第二段畫的是一個踞坐在石頭之上的四臂披髮尊神,身後烈焰騰騰。神像形貌詭異,頗具氣勢,左右兩邊是手捧瓶爐法器的天女神人。第三段即《釋迎牟尼降生圖》,內容是印度淨飯王的兒子出生的故事。從畫面上,可以看到釋迎牟尼降生時,他的父親抱著他到寺廟朝謁見自在天神的情景。
此圖寫異域故事,而畫中的人、鬼神、獸等卻完全加以中國化、道教化,當是佛教與中國本土變化至唐日趨融合之勢所致。此圖意象繁富,以釋迦降生為中心,天地諸界情狀歷歷在目,技藝高超,想象奇特,令人神馳目眩。該圖著色較淡,近乎白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