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ī tiān tái | 注音 | ㄙ ㄊㄧㄢ ㄊㄞ |
首字母 | stt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官署名。掌管觀察天象﹑考定歷數等職。歷代設定專官,稱太史令。隋改太史監,唐初改為太史局,以後名稱屢改,有秘書閣局﹑渾天監﹑渾儀監﹑太史監等名。至唐肅宗幹元元年改為司天臺。除占候天象外,並預造來年曆頒於天下。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二》。 2.猶天文臺。又稱觀天台。觀測天象的建築。 |
司天臺,官署名。古代觀測記錄天文氣象、制定頒發曆法,兼掌天文曆法知識傳授的國家機構。周置太史,秦漢設太史令,隋改太史監,唐初為太史局, 隸秘書省。武則天時稱渾天監及渾儀監。天寶元年(742)改稱太史監。乾元元年(758)建置司天臺,不隸秘書省,成為獨立的國家天文機構。置歷博士(保章正)一人,教授曆法;天文博士(靈臺郎)二人,教授天文氣象;漏刻博士六人(或九人),教授計時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