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iān jīn qiáo | 注音 | ㄊㄧㄢ ㄐㄧㄣ ㄑㄧㄠˊ |
首字母 | tjq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天津大橋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古浮橋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市西南。隋煬帝大業元年遷都﹐以洛水貫都﹐有天漢津樑的氣象﹐因建此橋﹐名曰天津。隋末為李密燒燬﹐唐宋屢次改建加固﹐金以後廢圮。 |
天津橋為隋唐洛陽城中軸建築群中的“七天建築”之一,始建於隋,廢於元代。初為浮橋,後為石橋。隋唐時,天津橋橫跨於穿城而過的洛河上,為連線洛河兩岸的交通要道,正西是神都苑,苑東洛河北岸有上陽宮。橋正北是皇城(太微城)和宮城(紫微城),殿閣巍峨,橋南為裡坊區,十分繁華。
天津橋上有四角亭,橋頭有酒樓。唐代曾將天津橋地段的洛河分作三股,分設三橋,天津橋居中,其北是黃道橋,其南為星津橋。命名依據的是天文學名詞。因此,“灼灼臨黃道”是說天樞立於洛河旁黃道橋北,在日色輝映下光彩閃射。
著名的“天津曉月”為洛陽古“八大景”之一。該遺址已經考古發現,在今洛陽橋附近。天津橋畔,萬國舟帆,南北兩市胡人商旅充肆,抬頭北望既是煌煌永珍神宮,當年神都之盛,著實難以想象。皇帝后妃、王公貴族、 文人墨客等, 每至春夏, 亦多從遊其上。李白的“憶昔洛陽董糟丘, 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 的詩句,說明李白曾在橋南董家酒樓飲酒。白居易則有“津橋東北斗亭西, 到此令人詩思迷” 的詩句。李益更有“何堪好風景, 獨上洛陽橋” 的詠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