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iān kě hàn | 注音 | ㄊㄧㄢ ㄎㄜˋ ㄏㄢˊ |
首字母 | tkh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唐代西北各族君長對唐太宗的尊稱。我國古代西北各族君長稱可汗﹐為對太宗表示擁戴。故尊之為"天可汗"。唐王朝給西北各族君長的璽書對太宗亦沿用此稱。唐柳宗元《唐鐃歌鼓吹曲.高昌》"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趨。鹹稱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獻號天可汗,以覆我國都。"宋王溥《唐會要.雜錄》"貞觀四年,諸蕃君長詣闕,請太宗為天可汗。乃下制,令後璽書賜西域北荒之君長,皆稱皇帝天可汗。"後亦為西北各族對中國皇帝的尊稱。 |
天可汗是唐代少數民族首領對唐太宗李世民的尊稱,太宗皇帝成為了當時天下的共主。唐太宗於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599年)出生於武功別館,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次子。公元614年娶妻長孫氏,武德九年八月二十一日立為皇后,即長孫皇后。 公元649年,太宗駕崩於翠微宮含風殿,享年52歲。除唐太宗外,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也曾被稱為天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