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iān má | 注音 | ㄊㄧㄢ ㄇㄚˊ |
首字母 | tm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白蘞、白蘞子、白麻、白蘞草、白麻蘞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多年生腐生直立草本。其地下塊莖為中藥。有息風、定驚的功用。可治眩暈眼黑、肝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等。 |
天麻,中藥材名。本品為蘭科植物天麻的根莖。冬、春兩季採挖,冬採者名冬麻,質量優良;春採者名春麻,質量不如冬麻好。挖出後,除去地上莖及鬚根,洗淨泥土,用清水泡,及時擦去粗皮,隨即放入清水或白礬水浸泡,再水煮或蒸透,至中心無白點時為度,取出晾乾,曬乾或烘乾。功能主治為:息風,定驚。治眩暈眼黑,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小兒驚癇動風。①《本經》:主惡氣,久服益氣力,長陰肥健。②《別錄》:消癰腫,下支滿,疝,下血。③《藥性論》:治冷氣頑痺,癱緩不遂,語多恍惚,多驚失志。④《日華子本草》:助陽氣,補五勞七傷,通血脈,開竅。⑤《開寶本草》:主諸風溼痺,四肢拘攣,小兒風癇、驚氣,利腰膝,強筋力。⑥張元素:治風虛眩暈頭痛。⑦《本草匯言》:主頭風,頭痛,頭暈虛旋,癲癇強痙,四肢攣急,語言不順,一切中風,風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