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má zhěn | 注音 | ㄇㄚˊ ㄓㄣˇ |
首字母 | m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病毒性風疹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俗稱痧子”。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性強,主要透過飛沫傳播,以五歲以下兒童多見。發病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發熱2-3日後,在口腔頰唇黏膜處可見細小點狀白色羞(柯氏斑);發熱3-4日後,全身可出現皮疹,初為細小淡紅色斑丘疹,壓之褪色,可融合成片,皮疹出現高峰時,全身可高熱、咽痛、精神萎靡,甚至譫妄、抽搐等,此時常可併發肺炎、心肌炎、喉炎、腦炎等。 |
麻疹是兒童最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之一,其傳染性很強,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種疫苗的地區易發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屬副黏液病毒,透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臨床上以發熱、上呼吸道炎症、眼結膜炎及面板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後遺留色素沉著伴糠麩樣脫屑為特徵。常併發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氣管炎、肺炎等,麻疹腦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嚴重併發症。目前尚無特效藥物治療。我國自1965年,開始普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後發病顯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