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iān lóng bā bù | 注音 | ㄊㄧㄢ ㄌㄨㄥˊ ㄅㄚ ㄅㄨˋ |
首字母 | tlbb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碧血劍》、《白馬嘯西風》、《鹿鼎記》、《雪山飛狐》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佛教分諸天﹑龍及鬼神為八部。因八部中以天﹑龍二部居首﹐故曰天龍八部。 |
《天龍八部》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長篇武俠小說。這部小說從1963年開始創作,歷時4年完成。前後共有三版,並在2005年第三版中經歷6稿修訂,結局改動較大。
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透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象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書名出於佛經,有“世間眾生”的意思,寓意象徵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背後籠罩著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全書主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品風格宏偉悲壯,是一部寫盡人性、悲劇色彩濃厚的史詩鉅著。
《天龍八部》曾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漫畫及遊戲。小說的第四十一回“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於2005年入選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語文讀本(必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