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ǔ zhuǎ jīn lóng | 注音 | ㄨˇ ㄓㄠˇ ㄐㄧㄣ ㄌㄨㄙˊ |
首字母 | wzjl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相傳五代後漢劉知遠年輕落難時,曾躲在馬鳴王廟供桌下,伸手偷吃福雞。適逢李員外前來燒香,只見滿殿紅光,神帳裡現出五爪金龍,將福雞抓了去。見明人改本《白兔記.祭賽》。 2.別稱"牽牛花"﹑"假薯藤"。多年生纏繞藤本。花淡紫色,秋季開放。原產北非,我國南方常栽培庭園中。葉﹑果可供藥用。 |
五爪金龍(學名:Ipomoea cairica (L.) Sweet)是管狀花目、旋花科、番薯屬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全體無毛,莖細長,有細稜,葉片掌狀,裂片卵狀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中裂片較大,聚傘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鱗片狀,早落;萼片邊緣幹膜質,花冠紫紅色、紫色或淡紅色、偶有白色,漏斗狀,子房無毛,花柱纖細,蒴果近球形,種子黑色,邊緣被褐色柔毛。
該種原產於非洲(波札那,維德角,埃及,厄利垂亞,衣索比亞,肯亞,馬拉維,莫三比克,索馬利亞,南非,史瓦濟蘭,尚比亞和辛巴威)和亞洲(印度,印度尼西亞,以色列,日本,約旦,巴基斯坦, 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中國南部,斯里蘭卡,臺灣,泰國,越南和葉門),這些地區通常靠近海灘或水流沿岸。
分佈於中國臺灣、福建、廣東及其沿海島嶼、廣西、雲南。生於海拔90-610米的平地或山地路邊灌叢,生長於向陽處。
該種通常作觀賞植物栽培。塊根供藥用,外敷熱毒瘡,有清熱解毒之效。廣西用葉治癰瘡,果治跌打。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