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ǔ xiàn pǔ | 注音 | ㄨˇ ㄒㄧㄢˋ ㄆㄨˇ |
首字母 | wxp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樂譜、樂譜線、樂譜紙、五線譜紙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音樂記譜法之一,因使用五條橫線記錄音高而得名。基本譜表由五線四間組成,常用高音和低音兩種譜表。記錄音高的音符由符頭、符幹、符尾組成,音符的時值由符頭和符尾體現。以fdaf;顙fdbfV糜諞舴符頭的左方,表示升高或降低半音。調號以置於樂譜開頭譜號右方不同數量的fdaf;顙fdbf@幢硎盡A磧脅煌時值的休止符。五線譜約於10世紀發明於歐洲,最初僅用四線,至16世紀末才確定為五線,今為世界各國通用的一種記譜法。 |
五線譜 (Musical Notation)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一種記譜法,透過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上標以不同時值的音符及其他記號來記載音樂,屬於運用最廣泛的樂譜之一。
最早的發源地是希臘,它的歷史要比數字形的簡譜早得多。在古希臘,音樂的主要表現形式是聲樂。到了羅馬時代,開始用另一種符號來表示音的高低,這種記譜法稱為“紐姆記譜法”。
五線譜主要服務於鍵盤樂器,熟識五線譜是鍵盤手進行出色演奏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