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ǔ fú | 注音 | ㄨˇ ㄈㄨˊ |
首字母 | wf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古代王畿外圍,以五百里為一區劃,由近及遠分為侯服﹑甸服﹑綏服﹑要服﹑荒服,合稱五服。服,服事天子之意。《書.益稷》"弼成五服,至於五千。"孔傳"五服,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四方相距為方五千裡。"又周稱侯﹑甸﹑男﹑採﹑衛為五服。見《書.康誥》。 2.古代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等服式。 3.古代以親疏為差等的五種喪服。 4.謂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自身五代。 |
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組成的中國封建社會,以父宗為重。其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孫的九個世代,通常稱為本宗九族。
在此範圍內的親屬,包括直系親屬和旁系親屬,為有服親屬,死為服喪。親者服重,疏者服輕,依次遞減,《禮記·喪服小記》所謂“上殺、下殺、旁殺”即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