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lóng tú gé | 注音 | ㄌㄨㄥˊ ㄊㄨˊ ㄍㄜˊ |
首字母 | ltg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藏書樓、書庫、圖書館、圖書室、古籍閣、文獻館、圖書閣、圖書樓、藏書閣、古籍館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宋代閣名。在會慶殿西偏﹐北連禁中,閣東曰資政殿,西曰述古殿,閣上以奉太宗御書﹑御製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有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等官。 |
龍圖閣,北宋閣名。建於宋真宗鹹平四年(1001年),地點位於會慶殿西側。龍圖閣收藏有宋太宗御書、各種典籍、圖畫、寶瑞,以及宗正寺所進宗室名冊、譜牒等。
景德四年(1007年),置龍圖閣學士,為正三品。宋代海陽(今潮州東津)人劉昉,官拜龍圖閣學士,世稱劉龍圖。又設待制,《文獻通考·職官考八》“龍圖閣學士·直學士·待制”條既謂“宋朝大中祥符中建龍圖閣”,又稱“(龍圖閣)直學士景德四年置”,“待制,景德元年置”。
爾後龍圖閣藏書不斷增加。《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五三“鹹平五年十月己卯”條載:“先是,上(真宗)於龍圖閣藏太宗御書。己卯,召近臣觀之。上手執目錄以示近臣,謂曰:‘先帝聖文神筆,朕集綴既久,至於題記時事,片幅半紙及書在屏扇或微損者,悉加裝褙,已三千七百五十卷矣。’”《長編》“景德二年(1005)四月戊戌”條紀事又載:“閣上藏太宗御書五千一百十五卷、軸,下設六閣:經典閣三千七百六十二卷,史傳閣八百二十一卷,子書閣一萬三百六十二卷,文集閣八千三十一卷,天文閣二千五百六十四卷,圖畫閣一千四百二十一軸、卷、冊。上(真宗)曰:‘朕退朝之暇,無所用心,聚此圖書以自娛耳。’”
《宋史·包拯傳》:“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故民間戲曲小說中以“包龍圖”稱包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