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道”起源於戰國時期的高臺建築,隨著建築高度的降低,其道前高後卑,下塌於地。逶迤屈曲,宛如龍尾下垂,故謂之龍尾道。
“龍尾道”形式的踏道,到宋以後不再使用,但宋代的踏道形式,仍保留“龍尾道”的遺蹟,如河南濟源濟瀆廟淵德殿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