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ī guàn dào | 注音 | ㄧ ㄍㄨㄢˋ ㄉㄠˋ |
首字母 | ygd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道教、道門、道觀、道士、道德、道義、道路、道場、道家、道統 | ||
反義詞 | 邪教、迷信、偽道、邪道 | ||
基本解釋 | 1.會道門之一。起源於山東。初名"東震堂",後路中一承辦道務,取《論語》中"吾道一以貫之",改名"一貫道"。1925年路死後,由張光璧繼承。抗日戰爭期間,張投靠日本帝國主義併為其效勞。日本投降以後,又被國民黨反動派控制利用。解放後,人民政府明令予以取締。 |
“一貫道”發端於晚清,極盛於1940年代。其教義,雜糅儒、道、佛及耶穌教經典,宣稱整個宇宙分“紅陽”、“青陽”、“白陽”三期,各歷一萬八千年。目下正值“白陽”期末世,大劫將至,須得信奉“一貫道”,才能消災免難。
抗戰期間,“一貫道”將大量汪偽政權高階官員發展進入組織。民國晚期,邪教組織“一貫道”,甚至一度發展到與國、共兩黨分庭抗禮的程度。
取締一貫道行動是新中國建國伊始伴隨著大規模的鎮壓反革命運動而進行的一場廣泛、劇烈、深刻的群眾鬥爭,對於捍衛和鞏固新生政權,破除封建迷信,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保證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半個世紀後的今天,再回頭看一看並不遙遠的那段歷史,對於當今仍然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