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tiān shān | 注音 | ㄊㄧㄢ ㄕㄢ |
首字母 | t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崑崙、祁連、阿爾泰、喜馬拉雅、大雪山 | ||
反義詞 | 平原、丘陵、低地、河谷 | ||
基本解釋 | 1.山名。(1)一名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杭愛山脈。北魏太延四年(公元438年)拓跋燾擊柔然﹐從浚稽山北向天山﹐即此。(2)唐時稱伊州﹑西州以北一帶山脈為天山。也稱白山﹑折羅漫山。伊州﹑今新疆哈密縣;西州﹐今吐魯番盆地一帶。參閱《元和郡縣誌.伊州》﹑《太平寰宇記.伊州》。 2.亞洲中部的大山系♂貫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西端伸入蘇聯中亞細亞。全長2500公里﹐寬250-300公里﹐為塔里木﹑準噶爾兩盆地的分界。系由數列東西向的褶皺斷塊山組成。 |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於歐亞大陸腹地,東西橫跨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四國,全長約2500千米,南北平均寬250—350千米,最寬處達800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乾旱地區最大的山系。
天山呈東西走向,綿延中國境內1700千米,佔地57萬多平方千米,佔新疆全區面積約1/3。中國境內的天山山脈把新疆大致分成兩部分:南邊是塔里木盆地,北邊是準噶爾盆地。托木爾峰是天山山脈的最高峰,海拔7443.8米。錫爾河、楚河和伊犁河都發源於天山。
2013年6月21日,中國境內天山的托木爾峰、喀拉峻-庫爾德寧、巴音布魯克、博格達4個片區以“新疆天山”名稱成功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2017年7月10—17日,烏茲別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就西部天山山脈申遺在內的6個自然遺產專案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境內天山山脈由三列平行的褶皺山脈組成,山勢西高東低,山體寬廣。天山北脈有阿拉套山、科古琴山、博羅科努山、博格達山等;天山中脈(主幹)有阿拉喀爾山、那拉提山、艾爾溫根山、霍拉山等;天山南脈有科克沙爾山、哈爾克山、貼爾斯克山、喀拉鐵克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