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婁山關 婁山關的意思 婁山關怎麼讀
“婁山關”詞語拼音為:lóu shān guān,注音:ㄌㄡˊ ㄕㄢ ㄍㄨㄢ,首字母:lsg,“婁山關”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反義詞:,基本解釋:1.一稱婁關﹑太平關。在貴州省遵義市北大婁山中。為黔北險地。1935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曾攻克此關。毛澤東有《憶秦娥·婁山關》詞。
拼音 lóu shān guān 注音 ㄌㄡˊ ㄕㄢ ㄍㄨㄢ
首字母 lsg 詞性 名詞
近義詞 -
反義詞 -
基本解釋 1.一稱婁關﹑太平關。在貴州省遵義市北大婁山中。為黔北險地。1935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曾攻克此關。毛澤東有《憶秦娥·婁山關》詞。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婁絡
下一個詞語: 婁宿
婁山關”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婁山關亦稱太平關,原名婁關,後稱太平關。位於匯川區與桐梓縣交界處,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關名的來歷,源於古代對婁山山脈的稱謂。它是大婁山脈的主峰,海撥1576米,南距遵義市50公里,在匯川區與桐梓縣的交界處,北拒巴蜀,南扼黔桂,為黔北咽喉,兵家必爭之地。古稱天險。關上千峰萬仞,重巒疊峰,峭壁絕立,若斧似戟,直刺蒼穹,川黔公路盤旋而過。據《明史紀事本末》載,萬曆年間,總兵劉與播州土司楊應龍曾激戰於此。人稱黔北第一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

清咸豐、同治年間的黔北農民起義,都以全力佔領此關。1935年(乙亥年)2月25日至26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與黔軍大戰婁山關前,經過反覆爭奪,殲滅黔軍兩個團。揭開了遵義戰役的序幕。兩次婁山關戰役保證了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是我國重要的“紅色”基地。往南40公里是著名的遵義董酒廠。作為黔北第一要塞,婁山關景色秀麗,峭壁絕立,是眾多遊客的常去之地。

毛澤東填有《憶秦娥·婁山關》詞一首,描寫紅軍指戰員英勇鏖戰的壯烈情景。現以行草手書體放大鐫於高14米,寬25米的大理石碑上,益增雄關聲色。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