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ān xiāng | 注音 | ㄕㄢ ㄒㄧㄤ |
首字母 | sx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山野芬芳、山林芳香、山間芬香、山野芳香、山間芳香、山野香氣、山林芳馥、山林香氣、山間芬芳、山野芬芳 | ||
反義詞 | 無香、無味、臭氣熏天、惡臭、腥臭 | ||
基本解釋 | 1.山間花木等散發的香氣。 2.古代曲名。即《舞山香》。 |
山香(Hyptis suaveolens (L.) Poit.),又名山薄荷、毛老虎、蛇百子、毛射香、藥黃草、假蕾香、臭草和狛骨消,唇形科山香族植物。一年生、直立、粗壯、多分枝草本,揉之有香氣,莖高60-160厘米,葉卵形至寬卵形,生於花枝上的較小,先端近銳尖至鈍形,基部圓形或淺心形,聚傘花序2-5花,有些為單花,著生於漸變小葉腋內,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排列於枝上,花冠藍色,外面除冠筒下部外被微柔毛,小堅果常2枚成熟,扁平,暗褐色,具細點,基部具二著生點,花、果期一年四季。山香原產熱帶美洲,現廣佈於全熱帶,我國廣西,廣東,福建及臺灣也有分佈,常生於開曠荒地上。山香草入藥,內服或外用,治赤白痢、乳腺炎、癰疽、感冒發燒、頭痛、胃腸漲氣、風溼骨痛、娛蚣及蛇咬傷、刀傷出血、跌打腫痛、爛瘡、面板搔癢、皮炎及溼疹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