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è lái xiāng | 注音 | ㄧㄝˋ ㄌㄞˊ ㄒㄧㄤ |
首字母 | ylx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夜香、夜鶯香、夜來紅、夜花香、夜來花香、夜來美香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多年生纏繞藤本。葉對生,卵圓狀心臟形。夏秋開花,花冠呈高腳碟狀,黃綠色,香氣濃,夜間尤盛,故稱。分佈於熱帶亞洲,我國華東和華南地區常見栽培。除供觀賞外,花可炒茶,也可作饌;根和花供藥用,能平肝明目。 2.晩香玉或月下香的別稱。 |
夜來香(學名:Telosma cordata (Burm. f.) Merr.): 柔弱藤狀灌木;小枝被柔毛,黃綠色,老枝灰褐色,漸無毛,略具有皮孔。葉膜質,卵狀長圓形至寬卵形,葉脈上被微毛。傘形狀聚傘花序腋生,著花多達30朵;花芳香,夜間更盛;花冠黃綠色,高腳碟狀,花冠筒圓筒形,喉部被長柔毛,裂片長圓形,具緣毛,干時不折皺,向右覆蓋;副花冠5片,膜質,著生於合蕊冠上,花柱短柱狀,柱頭頭狀,基部五稜。蓇葖披針形,外果皮厚,無毛;種子寬卵形,頂端具白色絹質種毛。花期5-8月,極少結果。
花芳香,尤以夜間更盛,對人的健康極為不利,因而在晚上不應在夜來香花叢前久留。常栽培供觀賞。華南地區有取其花與肉類煎炒作饌。花可蒸香油。花、葉可藥用,有清肝、明目、去翳之效,華南地區民間有用作治結膜炎、疳積上眼症等。生長於山坡灌木叢中,原產於中國華南地區,現中國南方各省區均有栽培。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及歐洲、美洲均有栽培。(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