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nán shān sì | 注音 | ㄋㄢˊ ㄕㄢ ㄙˋ |
首字母 | ns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在福建省漳州市南。唐開元24年(公元736年)建。寺內大雄寶殿巍峨莊嚴。東殿淨業堂,中有一尊用天然的石筍雕琢成的一丈八尺高的彌陀佛。寺內還有一隻大銅鐘,系元朝延佑年間鑄造。又有來自印度的《貝葉經》和頒自清廷的《全藏經》等珍貴文物。 2.在廣西貴縣南山公園內。建於北宋。宋太宗賜御書,宋仁宗題"景佑禪寺"額匾。元文宗即位削壁,雜樹間生,傳南山有"不老松"三字。登山可覽貴縣全城風光。 3.佑國寺﹑極樂寺﹑善德堂的合稱。在山西省東北部五臺山臺懷鎮南三公里山腰。元元貞二年(公元1296年)建立,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重建,清代增修,將三寺合併,改稱今名。 |
海南省三亞市南山寺,位於海南省三亞市以西40公里南山文化旅遊區內的“佛教文化公園”中。據史志所載,三亞南山即菩薩長居之“補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稱,三亞南山寺佔地400畝,仿唐風格,建有仁王殿、大雄寶殿、東西配殿、鐘鼓樓、轉輪藏、法堂、觀音院、悲田院等,依山就勢,錯落有致,莊嚴肅穆,清淨幽雅。入其境若入真觀音菩薩說法之道場。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風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南山寺是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臨選址,經國家宗教局批准,於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現有仿唐建築仁王殿、天王殿、鐘樓、轉輪藏、東西爬山廊、東西配殿、金堂等建築群,總建築面積5500㎡。整個建築氣勢恢宏,為中國近五十年來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場,也是中國南部最大的寺院。自古名寺出高僧,南山寺的方丈是86歲高齡的高僧新成大和尚,監院是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生法師。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啟動。按照規劃設計,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劃一、主次分明的特點,將主要建築集在中軸線上,在兩側設定12個不同功能的四合院。二期工程完成後,整個南山寺東西寬188米,南北長416米,共8個臺階總高差49米,總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
附近有著名的三亞南山海上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