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南唐 南唐的意思 南唐怎麼讀
“南唐”詞語拼音為:nán táng,注音:ㄋㄢˊ ㄊㄤˊ,首字母:nt,“南唐”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吳國、吳越、南漢、後唐、吳,反義詞:北唐、北宋、後梁、後晉、五代十國,基本解釋:1.五代十國之一。公元937年李昪代吳稱帝,建都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國號唐,史稱南唐。曾滅閩﹑楚,極盛時有今江蘇安徽淮河以南和福建﹑江西﹑湖南及湖北東部地區。975年為北宋所滅。共歷三主,三十九年。
拼音 nán táng 注音 ㄋㄢˊ ㄊㄤˊ
首字母 nt 詞性 名詞
近義詞 吳國、吳越、南漢、後唐、吳
反義詞 北唐、北宋、後梁、後晉、五代十國
基本解釋 1.五代十國之一。公元937年李昪代吳稱帝,建都金陵(今江蘇南京市),國號唐,史稱南唐。曾滅閩﹑楚,極盛時有今江蘇安徽淮河以南和福建﹑江西﹑湖南及湖北東部地區。975年為北宋所滅。共歷三主,三十九年。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南臺
下一個詞語: 南唐二主
南唐”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國時期李昪在江南建立的政權,定都江寧(今南京),後遷都南昌。傳三世一帝二主,享國三十九年,是十國當中版圖較大的國家。

吳太和七年(935年)南吳睿帝加封徐知誥為齊王,並將升州、潤州等十州之地劃歸齊國;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誥建立齊國;同年十月,徐知誥受禪稱帝,國號“齊”,改元升元;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誥恢復李姓,改名為昪,自稱是唐憲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孫,又改國號為“唐”,史稱“南唐”。李昪即位後,繼續保境安民,在相對安定的條件下,社會生產有所發展。與同時割據諸國相比,南唐地大力強;由於興科舉、建學校,文化也比別國昌盛。保大三年(945年),南唐乘閩內亂,出兵滅閩,俘王延政。保大九年,南唐乘楚內亂,派兵滅楚,馬希崇降。但不久,楚國故地為周行逢所據,南唐未能鞏固所佔之楚地。中興元年(958年)李璟去皇帝尊號,稱江南國主,並向後周稱臣;宋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佔金陵,後主李煜出降,南唐滅亡。

南唐雖偏安於淮河以南,卻是五代十國時期經濟文化繁榮、科技進步、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對後世宋朝的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南唐最盛時幅員35州,大約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蘇、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約500萬,為中國南方的經濟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