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nán bāng zǐ | 注音 | ㄋㄢˊ ㄅㄤ ㄗ |
首字母 | nb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南京梆子、南曲、南調、南戲、南腔北調 | ||
反義詞 | 北方曲藝、北方戲曲、北方腔調 | ||
基本解釋 | 1.京劇曲調。定弦同"西皮"調一樣。音調和婉,宜於表達幽怨﹑細膩的情感。主要用於旦角,有時也用於小生。 |
南梆子,又名卜魚、廣東板。是一種樂器。《清朝續文獻通考》:“卜魚之用等於點鼓或代拍板,南方之節樂器也。”是長方形木製中空體,長23—24.5、寬9、厚6厘米,中間為一長方形音孔,系雙面開長條形窄縫,內腔漸大。以用花梨木製作為佳。演奏時,左手持梆、右手執一竹籤或木棰敲擊。發音短促、圓潤、流行於中國南方,原用於粵劇伴奏和廣東音樂演奏,後也用於京劇樂隊。橫懸在板鼓的支架上,用鼓箭敲擊,伴奏高撥子唱腔。除在戲曲伴奏和器樂合奏中擊奏強拍外,也可用於表現馬蹄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