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gǔ zǐ | 注音 | ㄍㄨˇ ㄗ |
首字母 | g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稻穀、小麥、糧食、穀物、糧食作物 | ||
反義詞 | 果實、果谷 | ||
基本解釋 | ①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葉子條狀披針形,有毛,穗狀圓錐花序,子實圓形或橢圓形,脫殼後叫小米,是我國北方的糧食作物。也叫粟(sù)。②穀子的沒有去殼的子實。也叫粟。③〈方〉稻的沒有去殼的子實。 |
穀子(學名:Setaria itapca):屬禾本科的一種植物。古稱稷、粟,亦稱粱。一年生草本;稈粗壯、分櫱少,狹長披針形葉片,有明顯的中脈和小脈,具有細毛;穗狀圓錐花序;穗長20~30厘米;小穗成簇聚生在三級支梗上,小穗基本有刺毛。每穗結實數百至上千粒,子實極小,徑約0.1cm,穀穗一般成熟後金黃色,卵圓形籽實,粒小多為黃色。去皮後俗稱小米。粟的稃殼有白、紅、黃、黑、橙、紫各種顏色,俗稱“粟有五彩”。廣泛栽培於歐亞大陸的溫帶和熱帶,中國黃河中上游為主要栽培區,其他地區也有少量栽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