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yuán zǐ bàn jìng | 注音 | ㄩㄢˊ ㄗˇ ㄅㄢˋ ㄐㄧㄥˋ |
首字母 | yzbj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從原子核到它的價電子間的距離。可分為共價半徑、金屬半徑和範氏半徑等。通常可看作兩個同類原子核間距離的一半。如氯分子中兩個原子的核間距離為0198nm,即氯的原子半徑為0099nm。 |
原子半徑(Atomic Radius)是描述原子大小的引數之一。
根據不同的標度和測量方法,原子半徑的定義不同,常見的有軌道半徑,範德華半徑(也稱正規化半徑),共價半徑,金屬半徑等。同一原子依不同定義得到的原子半徑差別可能很大,所以比較不同原子的相對大小時,取用的資料來源必須一致。
原子半徑主要受電子層數,核電荷數和最外層電子數三個因素影響。一般來說,電子層數越多,核電荷數越小,最外層電子數越多,原子半徑越大。這也使得原子半徑在元素週期表上有明顯的週期遞變性規律。
原子半徑對元素的化學性質有較大影響,所以對原子半徑的研究在化學的發展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