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的意思 成都平原怎麼讀
“成都平原”詞語拼音為:chéng dū píng yuán,注音:ㄔㄥˊ ㄉㄨ ㄆㄧㄥˊ ㄩㄢˊ,首字母:cdpy,“成都平原”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反義詞:,基本解釋: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沖積扇組成。在四川盆地西部,以都江堰市為頂端。面積約9100平方千米。拔600米左右。有都江堰灌溉工程。農業發達,號稱天府之國”。
拼音 chéng dū píng yuán 注音 ㄔㄥˊ ㄉㄨ ㄆㄧㄥˊ ㄩㄢˊ
首字母 cdpy 詞性 名詞
近義詞 -
反義詞 -
基本解釋 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的平原。由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的沖積扇組成。在四川盆地西部,以都江堰市為頂端。面積約9100平方千米。拔600米左右。有都江堰灌溉工程。農業發達,號稱天府之國”。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成都賣卜
下一個詞語: 成都市
成都平原”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成都平原(Chengdu Plain),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四川話稱之為“川西壩子”,是位於中國四川盆地西部的一處沖積平原,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各區縣及德陽、綿陽、雅安、樂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割槽域,總面積1.881萬平方公里,是中國西南三省最大的平原。

成都平原發育在東北—西南向的向斜構造基礎上,由發源於川西北高原的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8個沖積扇重疊聯綴而成複合的沖積扇平原。整個平原地表鬆散,沉積物巨厚,地勢平坦,平均坡度僅3%~10%,地表相對高差在20米以下。

成都平原四周有群山環抱,基底由白堊紀和下第三紀碎屑岩(紅層)組成,平原主體物質由第四系鬆散堆積物組成。平原內四季分明,日照少、氣候溫和,降雨充沛,屬暖溼亞熱帶太平洋東南季風氣候區;其水系格局特殊,呈紡錘形,河流出山口後分成許多支流奔向平原,分枝交錯,河渠縱橫。

成都平原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600米左右,土壤肥沃。又有自古聞名的都江堰灌溉工程,水渠縱橫,農業發達,物產富饒,人口稠密,是中國重要的水稻、甘蔗、蠶絲、油菜籽產區,自古有 “天府之國” 的美譽。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