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ān dū | 注音 | ㄙㄢ ㄉㄡ |
首字母 | sd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三個都城。春秋魯三桓執政,皆建城擬於國都,季孫之費﹑孟孫之成﹑叔孫之郼,稱三都。 2.三個都城。指戰國趙﹑衛﹑魏三國的都城。 3.三個都城。東漢稱雒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宛為南都,合稱三都。 4.三個都城。指三國時的蜀都成都﹑吳都建業﹑魏都鄴。 5.三個都城。指蜀之成都﹑廣都﹑新都。 6.三個都城。唐都長安,顯慶二年(657年)建洛陽為東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晉陽為北都,與長安合稱三都。 7.指晉左思所著《三都賦》。 8.三種山都。山都,動物名,狒狒類中最大的一種。舊時傳說以山都為居於大樹中的山妖。 |
(1)《左傳》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仲由為季氏所宰,將墮三都。”杜預注:“三都,費、郈、成也。”
(2)東漢稱雒陽(洛陽)為東都,長安(西安)為西都,宛為南都,合稱“三都”。 (3)晉左思作《三都賦》,指三國時的蜀都成都、吳都建業、魏都鄴為“三都”。
(4)唐都長安,顯慶二年(657年)建洛陽為東都,天授元年(690年)建晉陽為北都,合稱“三都”
19世紀中葉,日本最發達的三個城市。
一說為:江戶 大阪 京都。(經濟最為發達)
一說為:京都 大阪 神戶。(近畿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