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ān sān zhì | 注音 | ㄙㄢ ㄙㄢ ㄓˋ |
首字母 | ss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三三制度 | ||
反義詞 | 二二制、四四制 | ||
基本解釋 | 1.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根據地建立民主政權時,實行的一種人員分配製度。即在政權機構中,中國共產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各佔三分之一。 2.指把全體成員分為三部分,分工明確,定期輪換的制度。 |
三三制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在根據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在人員組成上採取的制度。是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具體體現。對於孤立頑固勢力,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打敗日本侵略者發揮了重要作用。根據三三制的規定,在政權機構和民意機關的人員名額分配上,代表工人階級和貧農的共產黨員、代表和聯絡廣大小資產階級的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資產階級、開明紳士的中間分子各佔三分之一。為防止地主豪紳鑽進政治機關,規定基層政權的成份可以依據實際情況酌情變通。這一制度對團結抗日、推動全國的民主化,反對蔣介石的一黨專政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