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ǒng zhí yuán nú lì zhì | 注音 | ㄓㄨㄥˋ ㄓˊ ㄩㄢˊ ㄋㄨˊ ㄌㄧˋ ㄓˋ |
首字母 | zzynlz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殖民奴隸制、殖民地奴隸制、殖民地種植園制度 | ||
反義詞 | 自由勞動制度、工業化農業、自主農業 | ||
基本解釋 | 指英屬北美殖民地時期建立的、使用奴隸勞動的大農場制度。早期使用白人契約奴,後以西歐殖民者從非洲販運來的黑人代替。從事向歐洲出口的農產品生產。該奴隸制到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頒佈後被廢除。 |
種植園奴隸制是16世紀初至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盛行於美國南部的種植園經濟制度。隨著歐洲殖民主義者強佔北美殖民地而發展起來。既帶有殖民地經濟性質,又具有奴隸制生產方式的特徵。種植園主既佔有土地,又佔有主要生產者奴隸。奴隸可以被任意轉讓或拍賣,其勞動果實為奴隸主無償佔有。種植園奴隸制與古代奴隸制的區別在於,它所進行的是商品生產,所生產的菸草、藍靛、甘蔗和棉花,主要供應歐洲市場;種植園主既是地主、奴隸主,又是農業資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