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fēng jiàn zhì dù | 注音 | ㄈㄥ ㄐㄧㄢˋ ㄓˋ ㄉㄨˋ |
首字母 | fjzd | 詞性 | 504 |
近義詞 | 封建體制、封建統治、封建秩序、封建制度 | ||
反義詞 | 現代制度、民主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 | ||
基本解釋 | 1.以封建地主階級佔有土地﹐剝削農民(或農奴)剩餘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其基本剝削形式是封建地租﹐農民(或農奴)耕種封建地主的土地﹐絕大部分產品作為地租被封建地主剝奪。上層建築主要是以等級製為特點的封建制國家。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是以維護封建剝削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宣揚封建道德為主要內容。在封建制度下,社會基本的對立階級是地主階級和農民(或農奴)階級。農民(或農奴)生活貧困﹐無政治權利﹐他們與地主階級之間的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十分尖銳。一般認為中國於春秋戰國之交進入封建社會。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 |
封建制度,在中國商周時期和西歐中世紀出現的,以貴族統治階層層層分封,佔有土地和農民(或農奴)等財富為基礎的社會制度。
封建制度是一種政治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宗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其基本形式是封建等級制和莊園制。農民(或農奴)耕種土地所有者的土地絕大部分產品交納給封建主。上層建築主要是以等級製為特點的封建制國家。佔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是以維護封建制度和封建等級制,宣揚傳統道德為主要內容。在封建制度下,社會基本的階層是封建主和農民(或農奴)階層。
中國的封建制正式形成於公元前11世紀,結束於秦朝統一六國之後,也就是始自周朝建立,止於秦統一六國。(關於中國封建制度詳見條目封邦建國。)
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指政治制度,經濟上的土地私有制要開始於戰國時期,結束於土地改革。)正式開始於公元前221年,結束於公元1911年。也就是自秦朝建立開始,至清朝滅亡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