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kūn lún nú | 注音 | ㄎㄨㄣ ㄌㄨㄣˊ ㄋㄨˊ |
首字母 | kln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亦作"昆侖奴"。古代豪門富家以南海國人為奴,稱"崑崙奴"。 2.亦省稱"昆奴"。特指崑崙奴磨勒。唐裴鉶《傳奇.崑崙奴》有崑崙奴磨勒,負崔生逾十重垣,與紅綃妓相會,並幫助出奔的故事。見《太平廣記》卷一九四◇因以借指熱心助人婚事者。 |
崑崙(不是崑崙山)在我國古代指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一帶,崑崙奴主要指從那裡來的僕役,其中大多數是東南亞一帶的土著人,雖然面板較中國人黑,但仍然是黃種人。另有少部分是黑人,估計是隨阿拉伯人來華的,這種黑人崑崙奴很少,只有一些社會地位很高的人用得起。另外據有些學者推測,崑崙奴中也許還有達羅毗荼人(印度的一個民族)。
早在唐朝,長安就已經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了,各種膚色的人滿街走,見怪不怪。當時流傳的一句行話,叫做“崑崙奴,新羅婢”。新羅的婢女等同於今天的菲傭,受過專業訓練,乖巧能幹。而崑崙奴個個體壯如牛,性情溫良,踏實耿直,貴族豪門都搶著要。此外,崑崙奴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指來自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