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ān chǔ | 注音 | ㄙㄢ ㄔㄨˇ |
首字母 | sc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三部曲、三篇、三部分 | ||
反義詞 | 一楚、二楚 | ||
基本解釋 | 1.戰國楚地疆域廣闊,秦漢時分為西楚﹑東楚﹑南楚,合稱三楚。《史記.貨殖列傳》以淮北﹑沛﹑陳﹑汝南﹑南郡為西楚;彭城以東,東海﹑吳﹑廣陵為東楚;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為南楚。《漢書.高帝紀上》"羽自立為西楚霸王"顏師古注引孟康《音義》,以江陵(即南郡)為南楚,吳為東楚,彭城為西楚。二說不同◇人詩文中多以泛指長江中游以南,今湖南湖北一帶地區。 2.五代時,馬殷據長沙,周行逢據武陵,高季興據江陵,都在古楚地,亦稱三楚。見宋周羽翀《三楚新錄》。 |
三楚:古地名
三楚:漢語詞彙
三楚:五代時楚地政權合稱
三楚,漢語詞彙,後人詩文中多以泛指長江中游以南,今湖北湖南一帶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