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nán chǔ | 注音 | ㄋㄢˊ ㄔㄨˇ |
首字母 | nc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南國、楚國、南方、楚地、南部、南方地區 | ||
反義詞 | 北齊、北方、北部、北地、北國、北方地區 | ||
基本解釋 | 1.古地區名。春秋戰國時,楚國在中原南面,後世稱南楚,為三楚之一。北起淮漢,南至江南,約包括今安徽中部﹑西南部,河南東南部,湖南﹑湖北東部及江西等地區。 |
楚國(907—951年),五代十國時期南方十國之一,歷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稱馬楚,又稱南楚、楚朝,以潭州(今長沙)為王都。楚國創始人馬殷,許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
南楚透過戰爭消滅了湖南境內割據勢力,實現了湖南的統一。馬殷時期,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等政策,使百姓獲得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經濟上,採取興修水利、獎勵農桑、發展茶業、提倡紡織、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南楚全盛時,轄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嶽、朗、澧、辰、漵、連、昭、宜、全、桂、梧、賀、蒙、富、嚴、柳、象、容共24州,下設武安、武平、靜江等5個節鎮,即今湖南全境和廣西大部、貴州東部和廣東北部。
951年,南楚發生內亂,南唐乘機派遣大將邊鎬攻下長沙,滅楚。自896年馬殷被任命節度使開始割據到951年楚國滅亡,馬楚共存世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