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ān jìn | 注音 | ㄙㄢ ㄐㄧㄣˋ |
首字母 | sj | 詞性 | 504 |
近義詞 | 山西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戰國時趙﹑韓﹑魏三國的合稱。趙氏﹑韓氏﹑魏氏原為晉國大夫,戰國初,分晉各立為國,故稱。其地約當今之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三晉"又為山西省別稱。 |
三晉有兩種意思:一是指中國的戰國時期的趙國、魏國、韓國三國的合稱,作為地理名詞指趙、魏、韓三國故地。二是指山西省。
趙氏 、 韓氏 、 魏氏原為晉國六卿, 公元前453年,三家聯手在晉陽城打敗晉國執政智氏,此後三家逐步瓜分晉國,前403年,周天子承認三家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因此,在《戰國策》、《史記》、《資治通鑑》等書中,將趙、魏、韓三國合稱為三晉,其地約當今之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 河北省南部中部。現在三晉統指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