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dà dū | 注音 | ㄉㄚˋ ㄉㄨ |
首字母 | dd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大部分、大多數、多數、主要部分、絕大部分、大部份、大部分的 | ||
反義詞 | 少數、少部分、小部分、少量、不多、不大 | ||
基本解釋 | 1.古代王畿外圍公的采地。 2.泛稱都邑之大者。 3.大概;大抵。 4.稱事物大致的內容或情況。 5.大多。 6.僅僅;不過。 7.元代京城﹐舊址在今北京城內。蒙古忽必烈以開平為上都﹐遼之燕京為中都。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在中都東北興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稱大都﹐二十年(公元1283年)築成。城東西兩面相當今北京內城東西城牆﹐南至今東﹑西長安街﹐北至德勝門﹑安定門外土城舊址。參閱《元史.地理志一》﹑清孫承澤《天府廣記.建置》。 |
大都,漢語詞彙,拼音dà dū或dà dōu,有大概、大抵;中醫針灸穴位之一;古代王畿之地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