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dà xiāng guó sì | 注音 | ㄉㄚˋ ㄒㄧㄤˋ ㄍㄨㄛˊ ㄙˋ |
首字母 | dxg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在今河南開封市。本北齊大建國寺﹐天保六年建﹐後廢。唐為歙州司馬鄭審宅﹐旋施僧重建寺。唐睿宗以舊封相王﹐賜額改名相國寺。宋至道二年重建﹐題名大相國寺。僧房散處﹐而中庭兩廡可容萬人﹐每月開放五次﹐為買賣貨物之大市場。金章宗﹑元世祖﹑明太祖時相繼重修。明末為河沙淤沒。清順治重建﹐乾隆重修﹐題名古汴名藍。參閱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相國寺內萬姓交易》﹑宋高承《事物紀原.真壇淨社.相國寺》﹑明李濂《汴京遺蹟志》卷十。 |
大相國寺,原名建國寺,位於開封市自由路西段,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於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現儲存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樓、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蹟。1992年8月恢復佛事活動,復建鍾、鼓樓等建築。整座寺院佈局嚴謹,巍峨壯觀,200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