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ì wā wén huà | 注音 | ㄙˋ ㄨㄚ ㄨㄣˊ ㄏㄨㄚˋ |
首字母 | swwh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無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中國原始社會晩期的一種文化。最初發現於甘肅臨洮寺窪山,故名。主要分佈在甘肅臨洮以南至會川之間洮河兩岸一帶。以馬鞍形侈口平底的陶器為基本特徵,已出現銅器。年代約當於中原的周代,可能是氐﹑羌族的原始文化。 |
中國西北地區的青銅時代文化。因最初發現於甘肅臨洮寺窪山而得名。年代約為公元前14~前11世紀。主要分佈在蘭州以東的甘肅省境內,並擴及陝西省千水、涇水流域。居民聚落已具相當規模。經濟以農業為主,兼營畜牧。墓葬多土坑墓,形若覆鬥,葬具有棺或棺槨,除單人葬外,有合葬和火葬墓。隨葬品有陶器、青銅器、裝飾品及馬牛羊的骨骼。少數墓中有殉人和陪葬車馬,表明當時已進入奴隸社會。馬鞍形口罐是最有特色的陶器。青銅器有戈、矛、鏃、刀和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