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én shēn | 注音 | ㄨㄣˊ ㄕㄣ |
首字母 | ws | 詞性 | 動詞 |
近義詞 | 紋身 | ||
反義詞 | 無紋身、素身 | ||
基本解釋 | 產生於世界各地原始部落民族的紋飾膚體的習俗。即經手術後在身體某部留下不褪色的圖案。花紋有鳥獸花卉或圖騰、經文、八卦等。反映其審美意識及宗教觀念。在中國,高山、德昂、黎、獨龍、傣、布朗、基諾等族皆有文身習俗。 |
文身,現在人都叫紋身,其正確應該是文身,就是用帶有墨的針刺入面板底層而在面板上製造一些圖案或字眼出來。在身體上刺繡各種花紋,以視吉祥、崇拜。
文身俗稱刺青,古文言文中叫涅,是在人單調的面板上刻畫出理想中的畫面,成為人生的永恆,留住記憶作為人生中最美的圖畫。原本不是壞人專屬的標記,文身的圖案無論是文字抑或圖案,文身總是為了取悅自己和別人,不管你文在哪裡。有人說,文身是美麗、神秘、性感和魅力的象徵,也是獨特個性和自我淋漓盡致的體現,也是個人信仰的表現。它是文化和信仰相互交合的產物,使得很多人喜愛上了這種疼痛的美麗,並將文身雕刻在自己的身上。使自己有一種新的希望,新的寄託,新的開始。
文身文身亦稱紋身、雕青,俗名刺花。是有意識地將花紋、鳥獸圖象、文字等在人體面板上畫好,然後用針尖刺破面板,擦入墨汁,硃砂、菸灰或其他染料,再甩醋塗抹,使色素殘留於皮內而成。多刺在上臂或前臂等處,也有刺在胸部或背部的。文身終生不退,也不易清除,如手術切除、燒傷或腐蝕掉,則癒合後殘留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