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mǎ jiā bāng wén huà | 注音 | ㄇㄚˇ ㄐㄧㄚ ㄅㄤ ㄨㄣˊ ㄏㄨㄚˋ |
首字母 | mjbwh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馬家浜遺址文化 | ||
反義詞 | 暫無 | ||
基本解釋 | 1.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一種文化。是河姆渡文化的繼承和發展。1959年首次發現於浙江嘉興馬家浜,故名。陶器以手製的夾砂和泥質紅陶為主,器形有缽﹑盆﹑罐﹑壺﹑豆﹑鬹﹑眀﹑釜﹑鼎和支座等。石器有斧﹑鏟﹑刀等。當時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種植秈稻,並飼養豬﹑狗等家畜,漁獵經濟也很發達。其年代約為公元前4750-前3700年。 |
馬家浜文化是中國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為浙江省嘉興市南湖鄉天帶橋村馬家浜遺址而得名。主要分佈在太湖地區,南達浙江的錢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蘇常州一帶。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始於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餘年的歷史,到前4000年左右發展為崧澤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