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wén niǎo | 注音 | ㄨㄣˊ ㄋㄧㄠˇ |
首字母 | wn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文鳥、文鳥兒、文鳥子、文鳥兒子、文鳥兒兒子、文鳥兒兒兒子、文鳥兒兒兒兒子、文鳥兒兒兒兒兒子、文鳥兒兒兒兒兒兒子、文鳥兒兒兒兒兒兒兒子 | ||
反義詞 | 非文鳥、非文鳥兒、非文鳥子、非文鳥兒子、非文鳥兒兒子、非文鳥兒兒兒子、非文鳥兒兒兒兒子、非文鳥兒兒兒兒兒子、非文鳥兒兒兒兒兒兒子、非文鳥兒兒兒兒兒兒兒子 | ||
基本解釋 | 1.鳥名。體小﹐背部藍灰色﹐頭頸部黑色﹐頰白色﹐腹部淡紅色﹐翼黑色。 |
文鳥是若干侏形雀(mannikin)與梅花雀(waxbill)等似雀類的通稱,原產亞洲。
其中灰文鳥Lonchura malacca, 包括L. atricapilla與L. ferruginosa)為由印度分佈至爪哇、菲律賓的稻田害鳥,飼為籠鳥則稱作三色修女鳥。
文鳥是一種大家都非常熟悉鳥類,因為它身強體健,很適合初學者,是一種入門的鳥種。
文鳥每次約產下5至8個蛋,孵化率為85%,孵化期是18天,冬季延遲。公鳥和母鳥在白天時會輪流孵蛋,晚上則由母鳥擔任孵化的工作。幼鳥會待在巢裡四周之久,一但獨立就會離開親鳥。
文鳥又名爪哇禾雀,在原產地曾經危及當地的農作物,被視為害鳥,如今經過飼鳥者的繁殖育種,除了原種的灰文外,已經成功地育成白文、駝文,目前又有新的變種發生,黑文和銀文,銀文事實上並不是銀色的,它只是很淡很淡的灰色,它身體的顏色是由原種灰文的灰色變成淺灰色,原本黑色的區域則變成中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