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huí gú wén | 注音 | ㄏㄨㄟˊ ㄏㄨˊ ㄨㄣˊ |
首字母 | hgw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突厥文、突厥字、突厥書、突厥文化、突厥語、突厥爾語、突厥族、突厥帝國、突厥歷史、突厥人 | ||
反義詞 | 漢文、漢字、漢書、漢文化、漢語、漢族、漢帝國、漢歷史、漢人 | ||
基本解釋 | 以堇文字母為基礎創制的突厥語拼音文字◇為回鶻使用,故名。從唐代至明代,主要流行於今吐魯番盆地和中亞楚河流域。因年代和字型差異,字母數有十九至三十二個不等。書寫也有變化。近代發現了回鶻文的宗教經典、碑刻、契約等。蒙古文、滿文字母都由該字母演變而來。 |
回鶻文,是公元8至15世紀高昌回鶻人轉用粟特文創制的一種文字,用以書寫回鶻語。回鶻文為全音素文字,有18個子音字母及5個母音字母。字母在詞頭、詞中、詞末會有不同寫法。回鶻文由上至下拼寫成列,列與列由左至右排。成吉思汗興起後,曾以回鶻字母拼寫蒙古語,成為回鶻式蒙古文,而滿文則借自回鶻式蒙古文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