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bèi fā wén shēn | 注音 | ㄆㄧ ㄈㄚˋ ㄨㄣˊ ㄕㄣ |
首字母 | bfws | 詞性 | 動詞 |
近義詞 | 紋身、刺青、刺身、彩繪 | ||
反義詞 | 原皮、未紋身 | ||
基本解釋 | 1.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髮披散,身刺花紋。《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禹入裸國,被髮文身;墨子入楚,錦衣吹笙。"一說,截短頭髮,身刺花紋。 |
被髮文身,讀音pī fà wén shēn,是漢語詞彙,指的是古代東夷的風俗,該風俗形式類似南方百越的"斷髮文身"風俗。該詞彙出自《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髮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