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ōng guó | 注音 | ㄓㄨㄥ ㄍㄨㄛˊ |
首字母 | zg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①古時含義不一。或指京師,或指華夏族、漢族地區(以其在四夷之中)。華夏族、漢族多在黃河南、北建都,因稱其地為中國”,與中土”、中原”、中州”、中華”含義相同。初時本指今河南省及其附近地區,後來華夏族、漢族活動範圍擴大,黃河中下游一帶,也被稱為中國”。19世紀以來,中國”始專指我國全部領土。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臺,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先秦時期的華夏族在中原地區繁衍生息,到了漢代透過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國主體民族的基礎。後又透過與周邊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斷攀升,宋代中國人口突破一億,清朝時期人口突破四億,到2005年中國人口已突破十三億。
中國文化淵遠流長、博大精深、絢爛多彩,是東亞文化圈的文化宗主國,在世界文化體系內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的差異,人文、經濟方面也各有特點。傳統文化藝術形式有詩詞、戲曲、書法、國畫等,而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則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中國(讀音:zhong guo),含義是中央之國。
注:本條目是介紹“中國”漢語詞語,關於古代地理範圍意義上的“中國(古代所指中原地區)”內容詳見本條目第二個義項,關於介紹歷史與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容詳見本條目第一個義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