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ōng jīng | 注音 | ㄓㄨㄥ ㄐㄧㄥ |
首字母 | zj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1.人體內的主要經脈。 2.宮廷中收藏的經籍『代有"中五經"之稱。三國時魏秘書郎鄭默將宮中所藏經籍整理編目,稱為"中經"。晉秘書監荀勖因"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總括群書,後稱為《晉中經簿》。見《漢書.劉向傳》﹑《隋書.經籍志一》﹑《新唐書.藝文志二》。 3.唐﹑宋國子監教諸生讀經,依經書文字多少,分為大﹑中﹑小三等。其中等者為中經。唐以《詩》﹑《周禮》﹑《儀禮》為中經;宋以《書》﹑《易》﹑《公羊》﹑《穀梁》﹑《儀禮》為中經。見《新唐書.選舉志上》﹑《宋史.選舉志一》﹑明陸深《燕閒錄》。 |
中風型別之一。見《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病情較中絡略重。《醫學正傳·中風》:“外無六經之形證,內無便溺之阻膈,但手足不遂,語言蹇澀者,此邪中於經也。”亦指風邪襲於經絡而見癮疹者。見《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