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ōng èr qiān shí | 注音 | ㄓㄨㄥ ㄦˋ ㄑㄧㄢ ㄉㄢˋ |
首字母 | zeq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中二千石、中二千石制度、中二千石體制 | ||
反義詞 | 無 | ||
基本解釋 | 1.漢官秩名。《史記.外戚世家》"娙何秩比中二千石。"《漢書.宣帝紀》"潁川太守黃霸以治行尤異,秩中二千石。"顏師古注"漢制,秩二千石者,一歲得一千四百四十石,實不滿二千石也。其雲中二千石者,一歲得二千一百六十石,舉成數言之,故曰中二千石。中者,滿也。"漢制九卿秩皆中二千石﹐故又用為九卿的代稱。 |
漢代官吏秩祿等級,中是滿的意思,中二千石即實得二千石,月俸一百八十斛,一歲凡得二千一百六十斛。其地位在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之上。凡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執金吾等到中央機構的主管長官,皆為中二千石。在地方官中還有三輔的設定。所謂“三輔”,即指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秩皆中二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