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hōng huá | 注音 | ㄓㄨㄥ ㄏㄨㄚˊ |
首字母 | zh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中國、華夏、華夏大地、華夏之國、華夏子孫、華夏兒女、華夏人民、華夏民族 | ||
反義詞 | 外國、異域、他國、外邦 | ||
基本解釋 | 1.古代華夏族多建都於黃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稱之為中華◇各朝疆土漸廣,凡所統轄,皆稱中華,亦稱中國。 2.指中原。 3.古時對華夏族﹑漢族的稱謂。 |
中者,即是指中原河洛地區(河,黃河;洛,洛水、洛陽)。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區別其他四方而稱為中國 (古代“中國”與“中原”同義)。後隨著歷史演化,與各民族不斷融合,因此凡屬於中華文化範疇的皆屬中國。
華者,初源於華胥氏 (位於華山之西,今西安市 藍田華胥鎮)。《列子·黃帝》有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伏羲、女媧生子少典。《國語·晉語》載:“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故而,華胥正是炎黃之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