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
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的意思 御史中丞怎麼讀
“御史中丞”詞語拼音為:yù shǐ zhōng chéng,注音:ㄩˋ ㄕˇ ㄓㄨㄥ ㄔㄥˊ,首字母:yszc,“御史中丞”的詞性為:名詞,近義詞:大臣、 官員、 宰相、 高官、 官僚,反義詞:平民、 百姓、 民眾、 老百姓,基本解釋:1.官名『以御史中丞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糾察百僚,其權頗重。東漢以後不設御史大夫時,即以御史中丞為御史之長。北魏一度改稱御史中尉。唐宋雖復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職。
拼音 yù shǐ zhōng chéng 注音 ㄩˋ ㄕˇ ㄓㄨㄥ ㄔㄥˊ
首字母 yszc 詞性 名詞
近義詞 大臣、 官員、 宰相、 高官、 官僚
反義詞 平民、 百姓、 民眾、 老百姓
基本解釋 1.官名『以御史中丞為御史大夫的助理。外督部刺史,內領侍御史,受公卿章奏,糾察百僚,其權頗重。東漢以後不設御史大夫時,即以御史中丞為御史之長。北魏一度改稱御史中尉。唐宋雖復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即以中丞代行其職。
補充糾錯
上一個詞語: 御史娘
下一個詞語: 御士
御史中丞” 網路解釋 補充糾錯

御史中丞,官名,秦始置。漢朝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稱御史中執法,秩千石。漢哀帝廢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為御史臺長官,後歷代相沿,唯官名時有變動:曹操曾改御史中丞為宮正,取其糾彈百官朝儀的職掌而言;北魏亦曾改稱中尉。 南北朝,御史大夫時置時廢,即令置大夫亦往往缺位。故中丞實為御史臺長官無疑。隋置御史大夫,不置御史中丞,這是因為避諱的緣故。唐、五代、宋均大夫與中丞並置,唯大夫極少除授,仍以中丞為長官。 明朝廢御史臺,改設都察院,御史中丞遂廢。 清朝,督撫常帶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時以為副都御史可比前代御史中丞,故習稱督撫為中丞。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字詞語 補充糾錯
展開↧
相關漢字解釋 補充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