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zuò cè nèi shǐ | 注音 | ㄗㄨㄛˋ ㄘㄜˋ ㄣㄟˋ ㄕˇ |
首字母 | zcn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官員、 官吏、 官僚、 官員、 官員、 官員、 官員 | ||
反義詞 | 平民、 百姓、 民眾、 民間、 民眾、 民眾、 民眾 | ||
基本解釋 | 1.古代官名。 |
1.官名。西周始置,協助天子管理爵﹑祿﹑廢﹑置等政務。春秋時沿置。見《周禮·春官·內史》。 2.官名。秦官,掌治理京師。漢景帝分置左右內史。漢武帝太初元年改右內史為京兆尹,左內史為左馮翊。見《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3.官名。西漢初,諸侯王國置內史,掌民政。歷代沿置,隋始廢。 4.官名。隋文帝改中書省為內史省,置內史監﹑令各一員。隋煬帝改為內書省。唐高祖武德初復為內史省,三年改為中書省。後亦用以稱中書省的官員。 5.古政區名。秦代京畿附近由內史治理,即以官名為名,不稱郡。治所在咸陽(今咸陽市東北)。轄境相當今陝西關中平原。漢景帝時分左﹑右內史。武帝時又分左﹑右內史為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風三個相當郡的政區,合稱"三輔"。 6.複姓。周內史叔興的後代,以官為氏。見《通志.氏族略四》引漢應劭《風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