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èr shí liù shǐ | 注音 | ㄦˋ ㄕˊ ㄌㄧㄨˋ ㄕˇ |
首字母 | esl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二十六史、二十六部史、中國二十六史、中國歷史二十六書 | ||
反義詞 | 無反義詞 | ||
基本解釋 | 1."二十五史"加《清史稿》的合稱。 |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1921年,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