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èr cì gé mìng | 注音 | ㄦˋ ㄘˋ ㄍㄜˊ ㄇㄧㄥˋ |
首字母 | ecgm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再次革命 | ||
反義詞 | 守舊、保守 | ||
基本解釋 | 即討袁之役”。繼辛亥革命後爆發的反對袁世凱獨裁的武裝鬥爭。1913年,袁世凱派人刺死宋教仁,又大借外債,準備以武力鎮壓革命勢力。孫中山號召討伐袁世凱。袁罷免國民黨籍的江西、廣東、安徽三省都督,並派兵南下。7月,國民黨人在江西湖口起兵討袁,廣東、上海、安徽等地先後宣佈獨立,並組織討袁軍。由於國民黨缺乏明確綱領,內部渙散,在袁軍大舉進攻下,二次革命”最後失敗。 |
二次革命即稱討袁之役、癸丑之役、贛寧之役。1913年3月20日,國會開會前夕,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殺。4月,袁世凱又非法簽定善後大借款,準備發動內戰,消滅南方革命力量。孫中山看清袁世凱的反動面目,從日本回國,力主武裝討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