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í èr jīng | 注音 | ㄕˊ ㄦˋ ㄐㄧㄥ |
首字母 | sej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十二經脈、十二正經[^1^][1][^2^][2] | ||
反義詞 | 無明顯反義詞 | ||
基本解釋 | 1.指《春秋》。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稱。一說,指六經,六緯,或《易》上﹑下經加十翼。 2.指儒家的十二部經書。唐文宗時在國子學立石,刻《易》﹑《詩》﹑《書》﹑《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十二經。參閱清成瓘《箬園日札》卷五。 3.即十二經脈。 |
①指《春秋》。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稱。一說,指六經,六緯,或《易》上﹑下經加十翼。
②指儒家的十二部經書。唐文宗時在國子學立石,刻《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十二經。此石經於唐文宗大和至開成年間刻成,今藏陝西省博物館。
③中醫學的十二經脈。即手足三陰、三陽經,包括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