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lù yì shí liù | 注音 | ㄌㄨˋ ㄧˋ ㄕˊ ㄌㄧㄨˋ |
首字母 | lysl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 | ||
反義詞 | - | ||
基本解釋 | (louis ⅹⅵ,1754-1793)法國國王。在位時,為挽救財政危機,試圖改革,但遭貴族反對而失敗。1789年5月被迫召開三級會議,因壓制第三等級,引起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791年企圖逃亡國外未果。次年陰謀勾結外國君主鎮壓革命,被廢黜◇被處死。 |
路易十六(Louis ⅩⅥ,1754年8月23日~1793年1月21日, 享年38歲),波旁王朝國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孫,王太子路易·斐迪南之子,法蘭西波旁王朝復辟前最後一任國王。他既是法國曆史上唯一被處決的國王,也是歐洲歷史中第二個被處死的國王。
歐洲歷史中被處死的國王一共有三位:查理一世(英國國王,1649年在英國內戰後被處死)、路易十六(法國國王,1793年在法國大革命中被處死)、尼古拉二世(俄羅斯帝國皇帝,1918年被蘇俄政府槍決)。他們都是在由封建社會到現代社會的過渡時的社會革命中被處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