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shí qī zì shī | 注音 | ㄕˊ ㄑㄧ ㄗˋ ㄕ |
首字母 | sqzs | 詞性 | 名詞 |
近義詞 | 沒有找到準確的近義詞。 | ||
反義詞 | 沒有找到準確的反義詞。 | ||
基本解釋 | 1.誹諧詩體。全詩共三句十七言,以前三句五言,末一句二言組成。末句二字點明詩的主題,多含譏諷之意。相傳始於宋代山東張山人壽,流行於元佑紹聖間。 |
十七字詩,是我國古代民間流行一種長起短結、滑稽詼諧、情趣盎然的詩體。“十七字詩”又稱“無賴體”,俗稱“瘸腿詩”、“吊腳詩”、“翹腳詩”,全詩四句,前三句均為五字,末句為兩字,共十七字。據說這種詩體是由張山人首創的,張山人善作長短句,以詼諧獨步京師。